11月14日,澳洲最老牌乳企布朗乳业(Brownes Dariy)发布公告,称,被上海广泽食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简称“广泽股份”)、长春市联信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在内的中国资方成功收购,不过公告中暂未披露收购价格。
布朗乳业表示,此次交易将帮助布朗乳业实现增长,并会“保障公司可在未来几十年继续成为西澳乳业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进入正在蓬勃兴起的海外市场,实现新产品开发潜能”。
或是今年国内对澳的最大一起食品交易
澳媒援引消息人士的话称,这或许是今年中国对澳最大一起食品交易,也是广泽股份在澳的首笔投资。
对于此次收购带来的影响,布朗乳业在公告中表示,中国投资者的进驻将为布朗乳业开拓海外市场带来巨大机遇,从而参与和带动西澳州乳业发展。
广泽股份官网资料显示,其主营业务为以奶酪、液态奶为核心的乳制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拥有“妙可蓝多”、“广泽”、“澳醇牧场”等品牌;公司分别在上海、天津、长春和吉林建有4间奶酪和液态奶加工厂,总产能近40万吨,是国内最大的奶酪生产企业。
布朗乳业官网资料显示,公司成立于1886年,是澳大利亚西澳州家喻户晓的品牌,也是澳洲最老牌的乳企,产品包括风味牛奶、酸奶、奶酪等。
布朗乳业总经理Tony Girgis表示,广泽股份是“富有经验的乳业运营商、业内专家”,液态奶业务规模巨大,近年发展很快。
广泽股份2017年三季报显示,2017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6.99亿元,同比增长136.73%;净利润亏损318.81万元,同比下滑109.28%。
Grigis也曾对澳媒坦言,奶酪是中国市场下个快速增长的领域,很多企业也正在争相向中国供应奶酪。
国内企业海外并购为何受挫?
不止广泽股份,诸多国内乳企也纷纷把眼光瞄向国外企业,不过从实际结果来看,并不十分顺畅。
就在11月份,澳洲最大乳企迈高集团以13亿的价格被加拿大乳业集团萨普托收购。澳大利亚人报调查发现,迈高董事会拒绝了至少五份更高的报价方案,包括伊利、蒙牛、华润五丰、光明食品与上海医药五家中国企业,其中伊利与蒙牛分别报价16与15亿澳元。根据澳大利亚人报的报道,报价更高的中国企业均遭到拒绝是因为迈高担忧,他们无法快速获得澳外资委(FIRB)审批,或取得特恩布尔政府支持。
迈高董事总经理莫维斯也曾向澳媒表示,每项交易达成的确定性及可能在FIRB审批上的阻碍、政治敏感度及澳消费竞争委员会相关的竞争性问题都是董事会考虑的关键因素。
乳业专家宋亮向食品商业观察(FBC)记者介绍,此前国内乳企的海外并购普遍是“大吃小”,较为顺利,但如果遇到强大的竞争对手情况就不一样了。
除竞购迈高遇阻外,今年5月,伊利发布公告称,拟以8.5亿美元的价格竞购达能集团旗下的美国第一酸奶品牌Stonyfield公司全部股权,不过最终达能还是以8.75亿美元的价格将Stonyfield出售给其在法国的竞争对手——法国兰特黎斯集团(Lactalis)。
宋亮认为,国内企业海外并购受挫的根本原因有三点,一是国外企业并不看好未来中国食品企业在海外的市场表现;二是海外一些强大的跨国企业想把诸如伊利蒙牛这类企业的发展势头给“扼杀”,以便在布局新兴市场时减少竞争对手;第三则是本土企业对海外并购大型企业相关的规则、股东的诉求等缺乏深刻的了解,在没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很容易被捷足先登。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7月,荷兰合作银行发布全球乳业排名,伊利和蒙牛双双跻身全球乳业前十名,分列第八位和第十位。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上述内容,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完整性、合法性、可操作性或可用性承担任何责任,仅供读者参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