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摩登6注册首页-
Recent Posts
Recent Comments
Tags
摩登6登陆中秋节为什么要吃月饼
中秋吃月饼的习俗,在历史上有很多传说。唐朝高祖年间,摩登6登陆 匈奴连年侵犯边界,大将李靖率兵出征,一举获胜,于中秋节凯旋。为庆祝胜利,长安城鸣炮奏乐,狂欢通宵。当时,有个在中国经商的吐蕃人给皇上献祝礼,高祖李渊接过礼盒,取出圆饼,手指明月笑道:“应将胡邀蟾蜍(即月亮)。”随后分给文武群臣共食,称“月华饭”。 |
“双唇薄薄涂上一层,就能掀起一波‘回忆杀’,想想都令人开心和向往。”据报道,大白兔奶糖味润唇膏日前正式开售,受到消费者的追捧。这款售价78元两支的润唇膏在开售后不到2分钟,就被“秒光”下架。“守得住经典,当得了网红”,不少网友这样评论道。 因生产大白兔奶糖闻名的老字号企业,推出大白兔奶糖味唇膏,跨界跨得显然不小。实际上,近年来玩跨界的老字号企业远不只大白兔一家。比如,之前泸州老窖推出香水、周黑鸭与御泥坊联名推出辣味唇膏、六神和RIO推出花露水味鸡尾酒等,这些别出心裁的创意,引发人们广泛关注。 老字号虽然成名已久,但也不能固步自封、一成不变。无论是大白兔推出唇膏,还是泸州老窖生产香水,都是老字号企业主动拥抱时代、追赶潮流、与时俱进的体现,值得肯定。而且,从商业与市场的角度来看,跨界后的老字号企业,其品牌价值也一路攀升,得以走上一条品牌红利的变现之路,更有利于其持续发展。 老字号玩跨界之所以引发公众关注,归根结底是因为老字号产品凝聚着消费者的回忆、情怀等商品属性之外的东西。尤其是随着近年来由网络消费衍生的“情怀杀”“回忆杀”驱动国货复兴浪潮,且已渐成气候,一些老字号产品重出江湖,重新赢得了消费者青睐,老字号企业有了谋求跨界创新以扩大利润空间的动力。但是,也要看到,消费者的回忆、情怀是一把“双刃剑”,老字号跨界也存在着很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消费者对老字号产品的固有印象,或者说心理期待,是“物美价廉”。进入自己不熟悉的行业领域,如何把控生产成本,维持“价廉”,同时保证产品质量,保证“物美”,对任何一家跨界老字号企业来说都是考验,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老字号品牌贬值。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一些老字号的所谓跨界,并非把人力和资源投入到新产品的研发当中,而是与其他企业开展跨界合作,更像是提供品牌授权和销售渠道,这种模式的风险会更大。从实践看,老品牌之所以屹立不倒,靠的就是过硬的品质和合理价位。因此,老字号跨界发展值得赞许,但保证产品质量,不断满足消费者物美价廉的心理期待,才是根本之道。(苑广阔)
10月11-13日将有380多家中外冰淇淋行业客商到天津参加‘第21届中国冰淇淋及冷冻食品产业博览会’,在3万多海内外专业客商中将有140多家国外冰淇淋制造商和采购团参会,博览会已成为冰淇淋行业互联互通创新发展的舞台和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行业盛会。”中国冰淇淋博览会组委会主任张小弘对记者说。 中国冰淇淋行业是食品业一个小行业,但其在发展中凸显了中国特色和国际合作。张小弘介绍说,由于国情不同,中国冰淇淋市场与发达国家有很大区别,中国预包装冰淇淋冷食市场占比在80%以上,店堂制售的高端软冰淇淋在大城市有发展但占比仍小。而在发达国家,以店堂高端冰淇淋为主,在意大利,几乎找不到大型预包装冰淇淋制造企业。中国冰淇淋博览会适应国情,囊括了行业从生产、配料、机械及配套、包装到运输、零售、店面、成品等的全产业链。而发达国家此类展会主要以展示高端冰淇淋及小型高端设备和原料为主,因而中国冰淇淋博览会成为全球规模较大的行业展会,吸引了众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关注和积极参与。 中国冰淇淋博览会组委会调研显示,中国冰淇淋市场消费逐渐升级,行业呈现产量增长放缓,利润大幅增长,高端软硬冰淇淋较快发展,预包装冰淇淋制造业集中度趋高,高端软冰淇淋店面发展加快的态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冷冻饮品行业185家规模以上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企业)产量合计为378.33万吨,同比增长7.24%;主营业务收入471.71亿元,同比增长14.54%;利润总额31.37亿元,同比增长14.41%。在国际方面,由于中国消费升级和中国冰淇淋博览会的海内外宣传推广,形成中国冰淇淋热,一些发达国家冰淇淋及配套企业纷纷来华推介高端冰淇淋成品、原料、技术及优质设备,采购配件及设备;发展中国家则采购中国冰淇淋机械和配套装备、原料,学习技术等。 中国冰淇淋博览会组委会负责人许谦介绍,由中国焙烤食品糖制品工业协会和天津贝克企隆展览服务有限公司主办的中国冰淇淋博览会,以行业服务与发展促进为宗旨,以冰淇淋为中心,为行业提供一站式的全产业链服务,将冰淇淋品牌和产品推广、市场营销、信息交流、科技项目、机械装备、原辅配料、包装印刷、配件模具、冷链物流及速冻制冷等产品和项目集中展现,助力行业创新发展和中外合作。重点活动有海外展商与中国知名企业对接会、海外采购客商与中国供应商对接会、企业新产品发布会、意式手工冰淇淋大师赛、中国冰淇淋行业发展论坛、中国冰淇淋消费升级与科学消费专家论坛等。 据了解,国内冰淇淋领域龙头企业将齐聚此届博览会,为行业发展增添新动能。冰淇淋制造业方面,伊利、蒙牛、八喜、大桥道、德氏、宏宝莱、五丰、木伦河等将推出明年上市的新品;机械装备制造业方面,利乐、南京浦园、上海润辰、无锡丹霄、上海云隆、梅州腾力、杭州永创、中山菲力士、温州国泰、南通四方、青岛金派克、天津标星、青岛盛富达、香港星田、宁波鑫盛达等将展示新型智能化装备;冰淇淋知名配料企业方面,天津艾尔森、上海爱普、华宝孔雀、济南凯丽维他、苏州禾田、天津永康等将为客户展现消费升级版的新配料和产品解决方案。 140多家国外冰淇淋行业制造商和采购商踊跃参会,反映了中国市场和冰淇淋博览会的巨大吸引力。连续5年参加博览会的西班牙爱冰可公司表示,为争取中国市场,经过详尽的调查了解,最后选择全球专业且全面的中国冰淇淋博览会,并结交了中国一些重要客户,认为市场前景广阔。 据介绍,本届展会海外参展商来自意大利、德国、日本、美国、西班牙、法国、芬兰、奥地利、印度等20多个国家及地区40多家企业,主要展示专业设备、原辅料、高端成品等。海外采购商有100多家,其中美国、英国、西班牙、荷兰等国家采购品类主要有原料、冰淇淋机械、制冷设备等;巴西、俄罗斯、埃及、苏丹、泰国、印度、越南等国家主要采购中国冰淇淋成套设备及原辅料等。
改革开放40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显著增强,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居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收入来源明显多元化,分配差距持续缩小,消费质量明显改善,食品支出比重持续下降,居住面积提高明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居民收入继续快速增长,分配差距进一步缩小,消费结构继续改善,生活质量继续提高,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阔步迈向全面小康社会 40年来,我国居民收入节节攀升,消费水平大幅提高。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74元,扣除价格因素,比1978年实际增长22.8倍,年均实际增长8.5%。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8322元,扣除价格因素,比1978年实际增长18.0倍,年均实际增长7.8%。40年间,我国居民用31年时间实现人均收入跨万元大关,用5年时间实现人均收入跨2万元大关,目前正向人均收入3万元大关迈进。 (一)1978-1991年:人民生活稳步解决温饱。 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的推行,以及城市地区一系列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措施的出台,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较改革开放初期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78年的343元增加到1991年的1701元,年均实际增长6.0%;人均消费支出从1978年的311元增长到1991年的1454元,年均实际增长5.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78年的134元增加到1991年的709元,年均实际增长9.3%;人均消费支出从1978年的116元增加到1991年的620元,年均实际增长7.5%。 (二)1992-2000年:人民生活实现总体小康。 1992年,以邓小平南巡讲话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整体配套、重点突破和全面攻坚的新阶段。在这一时期,各地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城镇就业岗位明显增加,城镇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92年的2027元增长到2000年的6256元,年均实际增长6.7%;人均消费支出从1992年的1672元增长到2000年的5027元,年均实际增长6.0%。 与此同时,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为商品流通特别是农副产品交换提供了便利条件,农产品价格的提高也为农民增收带来实惠。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92年的784元增长到2000年的2282元,年均实际增长4.9%;人均消费支出从1992年的659元增长到2000年的1714元,年均实际增长4.5%。 (三)2001-2017年:人民生活迈向全面小康。 进入新世纪,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推进,各级政府切实落实各项增收措施,企业利润分配更多向居民倾斜,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城镇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1年的6824元增长到2017年的36396元,年均实际增长8.5%;人均消费支出从2001年的5350元增长到2017年的24445元,年均实际增长7.4%。同期,国家先后出台了减免农业税、实行粮食直接补贴等一系列惠农举措,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农民的钱袋子更加殷实。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1年的2407元增长到2017年的13432元,年均实际增长8.0%;人均消费支出从2001年的1803元增长到2017年的10955元,年均实际增长8.6%。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和方针政策,把提高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全面实施,促进重点群体收入增长措施持续发力,鼓励和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等各类政策深入推进,各地扶贫综合投入力度不断加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措施持续落地生根,对居民收入的增加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时期,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城乡居民生活向全面小康社会更加扎实地迈进。 二、居民收入分配格局明显改善,收入差距持续缩小 40年来,在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引导下,我国居民收入分配格局逐步完善。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收入分配问题,着力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构成从单一占比较高走向多元共同增长,城乡、区域和居民之间收入差距持续缩小,收入分配格局明显改善。 (一)居民收入在宏观收入分配中占比逐步回升。 在宏观收入核算中,参与收入分配的主体由企业、政府和居民三大部门组成,三者的比例关系是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体现。2009年,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占比为58.1%,比2008年提高1.4个百分点。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政府努力增加居民收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居民收入在宏观收入分配中的比重稳步提高。2015年,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占比为61.6%,比2010年提高3.8个百分点。 (二)居民收入来源呈现多元化。 城镇居民工资收入比重下降,经营、财产收入比重提高。改革开放初期,工资性收入是城镇居民收入来源的绝对主体,但随着市场主体增多、实物分配货币化以及政府转移增加,城镇居民收入中工资收入比重下降。1978年,城镇居民人均职工工资及得自单位的其他收入合计为322元,占城镇居民收入比重为93.8%。2017年,城镇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22201元,比1978年年均增长[1]11.5%;占比为61.0%,比1978年下降32.8个百分点,但仍是城镇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城镇个体经济的较快发展使得城镇居民经营收入占比上升。2017年,城镇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4065元,比1981年年均增长19.5%;占比为11.2%,比1981年提高9.9个百分点。20世纪90年代,利息是城镇居民财产性收入的主要渠道,进入21世纪后,投资渠道不断拓宽,财产性收入来源日益多元,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2017年,城镇居民人均财产净收入3607元,比1990年年均增长22.3%;占比为9.9%,比1990年提高8.9个百分点。 农村居民收入来源由单一的集体经营收入转为家庭经营、工资、转移收入并驾齐驱。改革开放初期,“以粮为纲”的经济模式使农村居民的收入来源较为单一,主要从集体统一经营中获取收入。1978年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中,66.3%来源于集体统一经营收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后,农户逐渐成为独立的经营单位,家庭经营收入成为农村居民收入的重要来源。2017年,农村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5028元,比1978年年均增长13.5%;占比为37.4%,比1978年提高10.6个百分点。随着农村土地经营制度改革不断深化以及现代农业快速发展,大量农业劳动力从土地上分离出来,进入城市或乡镇企业工作,工资性收入逐渐成为农村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2017年,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5498元,比1983年年均增长14.4%;占比为40.9%,比1983年提高22.3个百分点。随着各级政府转移支付力度的不断加大,来自政府的各项转移收入逐渐成为农村居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2017年,农村居民人均转移净收入2603元,比1983年年均增长14.7%;占比为19.4%,比1983年提高11.5个百分点。 (三)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明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逐步推进,极大促进了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充分发挥再分配调节功能,加大对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投入,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2017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为2.71,比2007年下降0.43,比2012年下降0.17。 地区差距不断缩小。2017年,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3414元、21834元、20130元和23900元。2017年,以西部地区居民收入为1,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居民人均收入之比为1.66,中部地区与西部地区居民人均收入之比为1.08,东北地区与西部地区居民人均收入之比为1.19。东部、中部、东北地区与西部收入相对差距分别比2012年缩小0.06、0.02、0.11。 三、居民消费结构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40年来,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大幅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明显改善。在解决了温饱问题后,城乡居民开始从基本的吃穿消费向发展和享受型消费倾斜。同时随着消费市场持续完善,消费环境不断优化,公共设施覆盖率提高,社会服务更加全面,城乡居民从吃穿住用的品质,到能够享受的医疗教育服务水平,都发生着重大的变化,生活质量不断提升。 (一)食品支出比重(恩格尔系数)明显下降。 … Continue reading
相关部门发布监测数据显示,国庆假日期间旅游、零售和餐饮等领域消费亮点纷呈,公共交通、安全生产以及自然灾害等方面形势总体平稳。 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7.26亿人次 国庆假期,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7.26亿人次,同比增长9.43%;实现国内旅游收入5990.8亿元,同比增长9.04%。国庆假期市场呈现文化参与范围广、惠民措施覆盖面广、文明旅游参与度广的特征。调研数据显示,国庆期间,超过90%的游客参加了文化活动,前往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和科技馆的游客达到40%以上,37.8%的游客花在文化体验的停留时间为2至5天。10月1日—7日文化类景区整体预定量同比增长超过36%,景区门票、文化展演类产品预定量增幅最大。全国各地出台实施981个国有景区免费开放或降价措施。 零售和餐饮消费约1.4万亿元 商务部数据显示,10月1日至7日,全国零售和餐饮企业实现销售额约1.4万亿元,日均销售额比去年“十一”黄金周增长9.5%。今年“十一”黄金周,全国消费市场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吃穿用等传统消费提质升级,文化、旅游、体育等新兴消费亮点纷呈,线上线下融合、智慧商店、移动支付、绿色共享等新模式蓬勃发展。黄金周期间,各地有机食品、时尚服饰、金银珠宝、超高清电视、智能手机、智慧家居用品、绿色家装材料、汽车等商品销售红火。网络购物、网上订餐、定制旅游、共享民宿、移动支付等新消费模式持续火热。黄金周前6天,一些电商平台交易额同比增长20%以上,一些网络订餐平台订单数同比增长50%以上。 民航运送旅客1222.7万人次 今年国庆假期民航运行安全平稳,共保障航班110920班,同比增长6.1%,日均保障飞行15846班;运送旅客1222.7万人次,同比增长8.7%;全国航班正常率为92.8%,同比提高8.4个百分点;平均客座率超过85%。民航运输安全、顺畅、有序,充分满足了旅客出行需求。民航局监测的全国主要城市始发航班数据显示,国庆假期期间,民航出港航班客座率整体相对较高的有北京、上海、西双版纳、丽江、深圳、拉萨、杭州、天津、石家庄、长沙、南昌、重庆、宁波、广州、南京、郑州、无锡等旅游客源地和旅游目的地城市。其中10月1日—3日,拉萨、宁波、天津、杭州、北京、石家庄、重庆、郑州等地机场平均出港航班客座率超过91%;10月5日—7日,西双版纳、桂林、井冈山、三亚、珠海、黄山、南昌等地机场平均出港航班客座率超过92%。 交通事故同比下降34% 记者从公安部获悉:国庆假期全国道路交通总体安全顺畅,交通事故起数、死亡人数比往年大幅下降。截至10月7日19时,全国接报涉及人员伤亡的交通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34%和47%,其中一次死亡3人以上事故下降50%,未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事故。国庆假期时间长、出行人数多、交通流量大,长中短途客流、旅游流、探亲流相互交织,交通安保工作面临巨大压力。全国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按照公安部统一部署,提前研判部署、提前清除隐患、提前预警提示,全程指挥调度、全程宣传引导、全程督导检查,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不断提高指挥科学性,全力防范大拥堵、大事故。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各级公安交管部门节日期间日均出动警力18万人次、警车6万辆次,启动交警执法服务站4000余个、临时执勤点1万余个,维护秩序、守护安全、服务群众。 较大生产安全事故同比下降61.1% 截至7日17时,国庆假期全国未发生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接报较大生产安全事故7起,死亡和失踪31人,分别同比下降61.1%和52.3%。全国自然灾害形势平稳。全国未发生5.0级以上地震,未出现大范围降雨。西藏那曲市先后发生4.2级、4.1级地震,云南、山东部分地区遭受洪涝风雹灾害,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部分地区发生雪灾,浙江东北部出现大雨和7—9级阵风。截至7日17时,今年国庆假期全国自然灾害损失同比减少九成以上。节日期间,全国消防部队共接警出动1.65万起,营救被困群众2232人。各地共设置临时执勤点7667个,派出官兵4.6万人次、消防车8939辆,实施驻点巡逻检查,确保重点单位、重点景区和重要交通枢纽等消防安全。森林消防队伍靠前驻防,第一时间应对处置,国庆节假期及时扑灭了10余起森林火灾。(记者 王珂 罗珊珊 赵展慧 张洋 丁怡婷)
日前,微博一网友曝光河南某小学营养餐仅半碗面条,与墙上规定菜单严重不符。孩子是国家的未来,学校供应的午餐则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环节之一。许多营养专家认为,好吃美味的午餐能给孩子带来快乐,快乐是健康的基础,因此,营养午餐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意义重大。那么,各国提供的中小学生营养午餐的情况是怎样的呢?在世界范围内来讲,日本和美国已经拥有较为完整的营养餐体系和规则,拥有成熟的措施和悠久的历史。而印度和澳大利亚也在“让孩子们都能吃上免费午餐”和“让孩子们吃得更健康”这两方面努力着。 日本 “食育”一词在日本流行 19世纪始于僧人善举 千禧年普及率已超九成 日本学校的营养午餐始于19世纪。1889年,由于家境清贫,在山形县一所小学就读的孩子们每天中午都饿肚子,当地僧人协商后决定为孩子们提供午餐。午餐很简单,由饭团、烤鱼和咸菜组成,到了中午,僧人就去学校发放午餐,让孩子们填饱肚子。至今,这所小学还立有“首次供应午餐学校”的石碑,以纪念僧人们的善举。 1923年,日本政府着重向营养不良的学生提供午餐。1946年,文部省发布通告,强调要从增强学生的体质和进行营养教育的角度出发,为全体学生提供营养餐;有关部门联合发布《普及奖励学校实施供餐》的通知,倡导社会各界支持学校营养午餐的实施。1947年,学生营养午餐的实施率为23%,1950年,实施率增长到69%。 1954年,日本颁布《学校营养午餐法》,从法律的角度对学生营养午餐提出了明确要求。从那以后,学生营养午餐得到了快速发展,供餐作为教育的一环,不仅让孩子深刻理解粮食的来之不易,也以此培养良好的餐桌礼仪。 1998年,日本营养午餐在中小学普及率达到92.8%,饥饿问题不再存在,但营养过剩的比例却在增加,学生的饮食习惯也出现了新问题。为此,文部省对实施营养午餐的目的进行了调整,强调以饮食为中心,对学生进行营养教育,指导学生正视自己的健康。 学校配有专门的营养师 提前一个月发放食谱 日本《学校给食法》第五条规定:“学生营养需要有专门教职员负责,必须具有营养教师资格证,并具有必要的知识和经验。”文部省也曾规定,学生人数超过600人的学校,必须配备专职营养师;不足600人的学校,可以两校或多校合用一位。 营养师分为普通营养师与管理营养师,由各都道府县聘用,属于公务员。普通营养师在大学毕业后通过考试就能获得资格,而管理营养师还需要参加文部省的考试。他们负责学校午餐食谱的调制和实施,兼顾营养平衡和各地区饮食习惯,并对学生进行营养教育与营养指导。 学校营养师会提前一个月发放食谱,让孩子交给家长,以便家中的食谱与学校的食谱不发生冲突。学校规定,食谱一个月内不能重复,且每一餐的营养成分、食材来源与产地等都需要标明。为了满足孩子们的口味,有些学校还制定了两套营养午餐食谱,并添加了地方特产,比如福岛盛产鳕鱼籽,学校午餐中就有腌鳕鱼籽;北海道盛产三文鱼,午餐中就有熏三文鱼。 由于食谱考虑了营养平衡的因素,所以学生不能挑食,如果某位学生有挑食的问题,会得到营养师的“特别关注”:营养师不仅对其进行重点指导,并要求其尽可能地吃完营养午餐,改变挑食的毛病。 最早推广食育理念的国家 日本是全世界最早推广食育理念的国家。明治维新时期,日本著名医生石冢左玄出版了《通俗养生法》,他指出:“今日有学童之人应认识到德育、智育、体育全在于食育。”1903年,作家寸井玄斋发表了《食育论》,其中写道:“小儿有德育、智育、体育,而食育在其前,体育和德育之根本也在于食育。”因此,石冢左玄和寸井玄斋被认为是日本食育的提倡者。 2002年,日本自民党在其政府调查会中设立了食育调查会。2003年,时任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在演说中提到了“食育”一词,该词立刻在日本流行。2005年,日本制定并实施《食育基本法》,其中强调:“对于培育孩子的丰富人性、掌握生存能力来说,最重要的是‘食’,‘食育’应被置于首位。”该法还指出:“食育不单是烹饪技术,而是关于对食的认识、营养学、传统食文化以及成为食品之前的初级产品、加工产品的综合性教育。” 由此可见,在日本人的看法中,食育与饮食观念、膳食营养知识、饮食卫生安全和饮食文化等关于营养学、人生观的教育联系在一起,不仅是单纯的餐桌礼仪和食品营养搭配,还会加强孩子对环境的爱护之心,从而减少对事物以及资源的浪费。在日本,食育分为两个环节,一是在校吃午餐,一是参与劳作。 许多日本班主任都认为:“食物安全是第一位,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也很重要,当值日生可以让孩子们学会团队协作。”然而,当值日生也不容易,在动画片《樱桃小丸子》里,小丸子就曾抱怨过:“值日生好辛苦!我要多吃一碗饭!” 美国 参与供餐的学校多于10万所 “学校供餐”最早源于慈善组织 … Continue reading
新华社上海11月10日电(记者于佳欣、周蕊)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于10日闭幕,此次进博会交易采购成果丰硕,按一年计,累计意向成交578.3亿美元。 这是记者从此间召开的闭幕新闻通气会上获悉的。进博会是迄今为止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是国际贸易发展史上一大创举。在当前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的背景下,举办进博会是中国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重大举措,也是中国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支持经济全球化的实际行动。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副局长孙成海说,在578.3亿美元意向成交额中,智能及高端装备展区成交额最高,为164.6亿美元;其次是食品及农产品展区,成交126.8亿美元;汽车展区成交119.9亿美元;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展区成交57.6亿美元;消费电子及家电展区成交43.3亿美元;服装服饰及日用消费品展区成交33.7亿美元;服务贸易展区成交32.4亿美元。此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累计意向成交47.2亿美元。 本届进博会以“新时代,共享未来”为主题,共吸引了172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会,3600多家企业参展,超过40万名境内外采购商到会洽谈采购,展览总面积达30万平方米。截至11月10日中午12时,累计进场达80万人。 5日召开的首届虹桥国际经贸论坛上,举行了“贸易与开放”“贸易与创新”“贸易与投资”平行论坛。此外,还同期举办了虹桥国际财经媒体和智库论坛。 专家表示,进博会达成丰硕成果的背后,是全球企业对中国13亿多人口大市场的看好,是对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前景的看好。扩大进口将进一步促进中国企业转型升级,更好地推进高质量发展和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如今一个无法忽视的现实是,小众品牌正在从大品牌手中夺取市场份额。消费者们开始在晨起沐浴后抹Caudalie牌面霜;早餐喝Peet’s咖啡、吃Chobani酸奶;中午去Pret A Manger吃午餐,晚上来一杯Ballast Point精酿啤酒卸去一身疲惫。 一般认为,新的消费者崇尚健康、自然的食物和个护用品,千禧一代尤其推崇原创而非批量生产。要赢回这批新消费群体的心,大型消费品企业的选择不多。 要不就是冒着分散精力和资源的风险开发小众品牌,要不就是效仿3G Capital(汉堡王、亨氏和卡夫的控股公司)收购大品牌的方式、通过深度削减成本提高收益。简而言之,许多人认为大企业的内生发展时代已经结束了。 我们不同意这种说法。消费者的品味改变了,但他们深层的需求并没有变,若能采取全新的竞争战略,大型消费企业依然可以比敏捷灵活的新对手更占优势。换句话说,巨人歌利亚可以打败牧童大卫。 首先,它们必须掌握消费者需求的新动向,发掘自己未发现、但小众品牌充分满足的消费者需求,然后打造一个更强大、相辅相成的品牌组合。我们惊讶地发现,几乎没有大型消费企业这么做。 其次,它们要向小品牌学习,加速采用新方式与消费者交流。 第三,在一个碎片化的世界,高效满足多样化需求的能力是绝对的竞争优势。 第四,它们需要学习小规模竞争对手的专注力、内部协助和速度。这些企业依靠敏捷原则活跃在全球的各个创业中心,可以快速地生成原型、测试、学习,并持续循环往复。 如果不尽快因时而变,今天的巨人到了明天很可能就会被消费者遗忘。 1 为什么大卫能以小胜大 过去50年,跨国消费品企业强化品牌、扩展产品组合、稳步提高市场占有率和收入,创造了强大的股东价值。那曾是大媒体、大零售商、大品牌的时代。大约五年前,规模较小的企业和品牌首次开始瓜分大品牌的蛋糕。在2011年到2016年间,北美地区大约220亿美元的行业销售从大企业转移到小企业。欧洲也经历了同样的改变。 初创企业作为一个群体,似乎比大企业更懂消费者的需求。这是因为今天的大卫有更好的弹弓:生产外包令他们可以“租借”制造能力,新的分销渠道让他们更容易以小额销量打入市场,而社交媒体渠道让它们能够低成本打造品牌。初创企业从未像今天这样赢得消费者支持。 消费者需求 认为消费者偏好发生转移的想法虽然无可厚非,却是错位的。基于我们在这个领域的研究和过去五年与全球消费企业的合作,我们得出的结论是消费者需求的根本驱动因素并没有改变。 人们有核心需求和欲望:他们想要尽情享受或者焕发活力。他们想要休息放松。许多人想要健康的食物和饮品。这些并不算新需求。新的是初创企业具备能力挖掘这些没被满足的需求,获得利润。想一想能量饮料的发展,红牛、Monster和Rockstar并没有发现新需求。它们只是想到绝佳的方法满足原有的需求,而供给情况的改变也让它们得以将想法转变为成功的业务。 新供给经济学 在过去50年大媒体、大零售商、大品牌支配的时代,消费领域的游戏指南注重的是规模,因为规模化可以降低采购、制造、品牌营销、贸易开销和经常费用的单位成本。降低成本使企业有资金用于创新、重要客户管理和全球职能部署,最终强化自己对抗较小竞争对手的优势。 规模带来了成本优势和准入门槛,但现在这些优势正土崩瓦解。小企业在四个关键领域越来越能够匹敌甚至超越规模大的竞争对手。小企业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轻资产生产。小型消费企业不再需要拥有生产手段;它们可以从合作制造商那里租借生产能力。通过外包,小企业可以低成本实现小批量生产。 Michel et Augustin原本是一家法国烘焙产品公司,后来通过购买或租用额外的工厂产能扩张进入饮用酸奶业。工厂主实现了规模生产,而Michel et Augustin可以聚焦贸易和销售。企业从2008年到2015年间的复合增长率达到26%。 第二,新分销渠道。小企业曾经遭到大零售商堵截,这些零售商只能承载数量有限的品牌,而自有品牌的大发展让渠道更加狭窄。如今,新的零售渠道快速发展,特别是在高级溢价商店、便利店和网络渠道上,存在大量感兴趣的消费者。例如,全食(Whole Foods)在美国、加拿大和英国推出了自然、有机的速食小品牌。在法国,零售商Biocoop和Naturalia也推出了相似的产品线。在亚马逊和其他在线商城,货架空间不受限制,小品牌跟大品牌的可见度通常一样。 部分新渠道可以给小企业提供营销机会、商业工具和数据洞察,而以前这些都把持在大企业手中。比如,亚马逊提供营销和消费者洞察服务、产品赞助的机会和账单到期即付计算资源,在亚马逊帮助下,小企业也可以找到自己的目标客户。 第三,低营销成本。社交和数字化媒体给了小企业打造自己的品牌、吸引新消费者,却不必提前支付大额媒体开销的机会。不像全球消费者品牌,小企业并不一定要通过付费媒体,比如电视广告来获客。相反,它们尝试建立个人和目标消费群体的联系,利用社交和数字化媒体降低营销成本。 第四,内部协作。在打造品牌方面,小企业通常比跨国企业行动更快、更有创意。创始人领导的企业专注高效,不必承担大企业的内部交易成本。因此,小企业的行动更敏捷、发现和响应消费者需求更及时。 2 巨人歌利亚如何重获生机 大卫或许能赢几场战斗,但歌利亚始终是歌利亚。 大型企业必须回归本源——了解客户需求、创造满足这些需求的产品、建立品牌参与。在这个过程中,它们需要学会管理复杂性,而不是消除它。此外,它们还要打破阻碍敏捷和快速发展的职能孤岛。 … Continue reading
日前,国际糖业组织(ISO )大幅下调2018/19年度全球糖市供应过剩预估,削减巴西、印度、巴基斯坦和欧盟的产量预估。 国际糖业组织在季度报告中预计,2018/19年度(10月至次年明)全球糖市过剩217万吨,低于8月预估的675万吨。同时,ISO将2017/18年度糖供应过剩从860万吨下调至728万吨。 ISO称,两年度累计全球过剩预幅下修589.2吨,并指出全球产量料不再扩张。据了解, 2018/19年度全球产量料为1.8049亿吨,低于此前预估的1.8522亿吨和上一年度的1.827亿吨。巴西、印度、欧盟和巴基斯坦产量预估已被分别下调220万吨、200万吨、75万吨和40万吨。ISO表示,如此大规模的下调幅度,不能被其他产糖国较小规模的增长所抵消。2019/20年度糖市将面临200万吨的小幅供应缺口,糖市供应过剩阶段将终结。 该机构称,“2018/19年度全球供应过剩预估没有那么高,加之几个主要生产国产量出现意料之外的下滑,将导致供应短缺阶段提前到来。”
11月20日,由新华网主办的“2018年中国食品发展大会”暨 “寻找中国味道”行动计划启动仪式在京举行。大会聚焦如何解决食品行业“痛点”,探寻食品业发展新趋势。 会上,新华网网络舆情监测分析中心发布了《2018年食品舆情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2018年,食品安全依然是食品行业舆论场中的热点话题,其中自媒体平台成为食品舆情的重要来源。总体来看,中国的食品安全大环境较往年有所改善,食品安全舆情量比往年有所减少,特大食品安全问题较往年明显减少,但又出现一些新的监管问题。 食品安全类舆情最受网民关注 《报告》显示,2018年食品热点事件中,受网民关注度较高的舆情类型主要有六类,其中食品安全类(32.2%)、食品谣言类(17.6%)占比较高。由于近年来食品领域品牌争议事件有所增加,纠纷不断,因此品牌争议类的舆情受到的关注度也在逐渐升温。 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的食品安全大环境较往年有所改善,特大食品安全问题较往年明显减少。我国相关食品监管部门不断出台相关食品安全政策和标准,并不定时对外公布食品安全的抽检结果,有效提高了食品行业监管的决策透明度。但由于食品安全类事件与民众关系密切,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权益,因此一旦发生食品安全类舆情事件,引起的讨论必然增多。统计显示,食品安全类舆情话题总体量占比接近三分之一。 报告显示,舆论对于食品谣言类内容的讨论接近总量的两成(17.6%)。从舆论角度看,食品谣言类话题与食品安全相关度较大,互联网上关于食品谣言的相关消息也多涉及食品安全。从传播方式上看,利用自媒体造谣已呈现公司化运作趋势,且民众依然容易被网络谣言误导。网络辟谣平台的重要作用日益显现。 食品安全领域已成为自媒体传谣“重灾区” 据新华睿思数据云图分析平台,自媒体平台(微博、微信)的信息量总占比近半,是食品舆情的重要来源。自媒体平台已不仅是热点事件的“讨论区”,更是重要的舆情信源地。 《报告》显示,在今年的食品舆情当中,食品安全仍占据舆情热点事件的首位,此外,食品谣言、品牌争议相关的热点事件也较多。数据显示,网络媒体及纸媒在传播这两类消息时发挥了重要的渠道作用,相加占比36.6%。此外,手机APP也是食品舆情的重要来源。 燕麦致癌、食盐有毒、吃猪肉中毒、廉价鸭肉是速生鸭、水泡馒头发现卫生纸……食品安全领域成为网络谣言的重灾区。在很多网络自媒体上,食品安全谣言层出不穷,利用自媒体造谣已呈现公司化运作趋势,形成“以谣生利”的产业模式。民众容易被网络谣言误导,一方面在于自身的媒介素养不足,另一方面,也与食品安全领域的信息公开度不高有关。 呼吁相关部门做好预防加强监管 《报告》认为,食品行业的舆情预防与应对需要坚持多条腿走路,企业、行业协会、政府与媒体等主体需协同参与、整体联动、高效配合,坚持常态防治与危机应急相结合,建立并完善企业、行业协会、政府、新闻媒体多主体协同参与的舆情防治机制,实现舆情危机的全面应对以及对舆情危机全流程的有效介入,并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发力: 一、网红食品仍然受到消费者的热捧,相关的食品安全舆情还会保持高发的态势,相关部门需做好预防,加强监管。同时,企业如果要把自己的产品跟网红做一些标签化处理的时候,也应该谨慎处理。 二、校园食品安全是舆情雷区,网民仍会投以高度关注,如何防止整顿不到位和规定流于形式现象再次发生,还需有关部门多管齐下,从制度、法律和道德等层面进行综合治理。 三、食品企业需要联合监管部门、行业机构进一步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活动,提高公众食品安全知识素养,增强公众食品安全信息的鉴别能力。 四、全民监督、全民举报仍将是食品安全事件曝光的主要方式,监管部门需要懂得借助民力、倾听民声、回应诉求。
1993年4月25日,朝阳区新源里副食商店的商品品类丰富,充分满足市民的购物需求。张风摄 昔日金贵的白面馒头如今成了再普通不过的主食,吃一顿洋快餐也由曾经的“奢侈消费”变成日常消费,更多的中餐企业出海捞金,中国餐饮市场规模攀升700倍……改革开放40年来,小小餐桌上的变化浸透着老百姓生活中的苦辣酸甜,记录着老百姓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也见证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变化,见证了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 餐桌·回忆 家住东城区朝内头条社区的孟宪起今年75岁了,老人家生于物质匮乏年代,提起餐桌上的变化,老人家最想分享的就是他和半碗面、一屉馒头的故事。 “面不够,醋来凑” 1979年,孟宪起还在北京师范大学读研究生。一天上午和同学结伴外出购物、寄东西,办完事已经过了学校开饭的点,只得在外面吃。俩人寻了半天找到西四一家刀削面馆,一掏兜俩人只有半斤粮票,这只够买一碗,怎么办呢?只能俩人分着吃,一人二两半。俩人不够吃啊!正不知怎么办呢,孟宪起看到了桌子上的醋,醋不要钱啊。于是两个人就猛倒醋,“面不够,醋来凑”,每人倒了有小半碗,酸得直翻白眼!老人家说,到现在路过西四,胃里还会反酸水呢。 一屉馒头全家让 1985年,那时还是凭粮本按月去买粮,孟宪起家的定量是110多斤,两个儿子一个上六年级、一个上三年级,都是能吃长身体的时候,每个月家里的粮食都不够吃,一到月底就犯愁,不得不找亲戚朋友借。 孟宪起回忆,110多斤定量中细粮也就是白面和大米只占20%,剩下的是玉米面。做饭的时候,老伴蒸一屉馒头,一屉窝头,那一屉馒头就给爷儿仨平分了,自己一个也不吃。每到这时候,孟宪起就拿出自己分的馒头匀给老伴一个,孩子们也学着爸爸的样子,拿出一个给妈妈。而老伴总是说,“你爸爸胃不好,吃粗粮不好受;你们正长身体,需要营养。妈妈胃好、身体好,多吃点粗粮没关系。”说完就又把馒头退回去,这样你推我让好一会儿。每当回忆起这些老人就觉得难受。 餐桌·变化 不仅要吃饱还要吃得健康吃得好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粮食和副食品不断丰富,粮票也可以到街上和单位食堂买馒头和大饼;再后来,取消了粮食定量和粮票,市场上各种面食应有尽有、花样繁多。原来在餐桌上要让来让去的馒头变成了最普通的主食,反而是那些粗粮做的食品身价更高了。这一贵一贱,变化中是几十年来老百姓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人们不再仅仅追求吃得饱,还要吃得健康吃得好。 不仅是主食,各种蔬菜、水产品现如今也极大丰富。如果说40年前,蔬菜是“有什么吃什么”,无外乎白菜、萝卜、土豆老三样;那40年后的今天,蔬菜种类多到叫不出名字,想吃什么就有什么。40年间,在耕地面积减少近六成的情况下,主要农产品产量实现了数十倍的增长。在农产品数量极大丰富的同时,北京农产品种类还实现了多元化、高端化发展,尤其是特菜、反季节蔬菜的推广种植,不仅丰富了首都的“米袋子”、“菜篮子”,更让市民感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餐桌·“进口” 洋餐饮涌入带来新口味新变化 1987年11月12日,肯德基中国的第一家餐厅在前门西大街正阳市场1号开业,这也是进入中国的第一家外资餐饮,开业那天吸引了无数前来尝鲜儿的顾客,“都从门口排到前门大街的另一头了。”据肯德基一位老员工回忆,“人们都好奇肯德基卖的炸鸡是什么样子,很多人拿着锅来装,也有人觉得吃鸡是论只买,所以会说:‘给我两只肯德基……’” 在当时,肯德基的一块原味鸡售价2.5元、一份套餐7.8元,而1987年中国普通干部的月收入也不过100元左右。因此,那个年代吃一顿肯德基算是高消费了,一般的家庭会给孩子点一份套餐,孩子吃完还剩一点小骨头家长也要嘬一嘬,还有新人把婚礼地点选在了肯德基。据悉,当年前门店最高单日营业额高达16万元,创了肯德基当时的世界纪录。 继肯德基落户北京后,1990年,麦当劳也在深圳开店,必胜客、星巴克、吉野家等也相继涌入中国市场。这些国际品牌洋餐饮不仅丰富了餐饮市场,也给中国消费者带来更加多元的饮食文化,它们先进的管理模式也给一批国内餐饮企业上了生动的一课。 餐桌·“出口” 中餐出海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代表 与此同时,作为美食大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中餐也一直在努力走出国门。近年来,中国烹饪协会不断组织餐饮企业积极参与海外交流、技艺赛事及展示活动等,向世界宣传推广中华饮食文化。据不完全统计,改革开放40年间中餐馆在世界上188个国家和地区落户,餐厅数量高达20万家。全聚德、眉州东坡、海底捞、花家怡园、大董等领军餐饮企业均成功拓展海外市场。纽约2018年的一项调查显示,中餐已经成为海外受访者眼中最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 在哈佛校园附近,“baobao”包子店、香港楼、焱(flame)、南北家园等中餐馆都有着不小的影响力,中餐是广受当地学生欢迎的餐饮形式。 在号称世界之都的纽约,中餐馆也随处可见。尤其是在曼哈顿,有已经有一些非常符合中国本土口味的餐馆出现。不过,考虑到接受度,美国的中餐馆大多会针对当地人的口味做出调整,比如多油炸、偏甜、少辣等,还出现了左宗棠鸡这样的美式中餐。 中餐的普及,与祖国的强盛、华人社会地位的提高、中餐环境与服务的改善离不开。(记者 孙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