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院士参与 多学科融合 多视角切入
《中国食品安全现状、问题及对策战略研究》项目成果发布
一纸路线图绘制我国食安走向
近20位院士、专家作为项目顾问,20余家单位300多位专家参与研究,自2012年9月启动至今,历时3年多时间完成的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研究项目——《中国食品安全现状、问题及对策战略研究》项目成果于1月27日在北京中国工程院权威发布。
发布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项目组执行副组长庞国芳从形势分析、问题剖析、国际经验借鉴和战略构想对策建议四个方面介绍了该成果。该研究发现,我国食品安全风险隐患依然严峻,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仍处于增加状态:2009-2013年我国出口到美国、欧洲、日本及韩国四国的30类12457批问题食品统计显示,在144个国家和地区中我国连续5年居被通报之首。其主因在于我国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比较滞后:与欧盟食品中13万余项农药残留MRL标准相比,我国不足其一个零头,尚欠缺10万项。研究还揭示,病原微生物防控、农药兽药滥用、重金属污染等是我国当前凸显的四类食品安全问题。
该研究还对我国食品安全发展趋势进行了研判:未来10—20年,疫情疫病传播和突发性致病菌污染造成的食源性疾病和来自种植、养殖业滥用药物以及环境污染造成的化学性污染,将成为我国食品安全的主要特征。而要推进我国食品安全治理,则须绘制国家食品安全中长期规划发展路线图,总目标是不断提高发现能力,促进监管前移,落实预防为主的持续发展战略。
此项研究调研形式包括文献调研、问卷调查、实地考察、座谈研究和专题咨询,涉及到国内25个省市、自治区,其中包括欧盟一些国家,参加的人数达到800多人,组织学术会38次,参与专家达到1200多人。参与该项目的单位包括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北京工商大学、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等多家科研单位。参与的300余位专家的研究领域涵盖农业、环境、食品、检测等多个领域。
中国工程院院士庞国芳、孙宝国、刘旭,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党组成员、食品安全总监郭文奇以及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副局长刘明国等参加了此次发布会。
形势分析
我国食品安全水平不断提升,但问题多发、频发,形势仍处于严峻状态
我国食品安全水平不断提升。一是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基本建成。二是食品安全检测数据向好,质量提升。三是食品工业成为我国第一大制造业。2010年我国食品工业总产值达到1万亿美元,超过美国;2014年我国食品工业总产值达到1.8万亿美元,相当于欧洲的总产值,占全球的25%——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食品加工制造国。
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使民众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吃饱”到“吃好”,到“吃出健康”。此外,2012年全球食品安全综合指数排名中,在105个国家中我国居第39位。以上论证说明,我国现在食品安全水平在不断地提高。但从食品安全隐患依然严峻,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从国内来看,2001—2003央视报道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仍然处上升状态。二是从国际角度看,2009—2013年我国出口到美国、欧洲、日本及韩国四国的30类12457批问题食品统计显示,在144个国家和地区中我国连续5年居被通报之首。三是2001—2013年全国共侦破各类食品安全事件共49500多起,这些只是食品加工和流通领域的事件。这一数据说明,一方面我国食品整治力度很大,同时也显示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仍多发、频发,形势仍然处于严峻状态。四是2014年基于消费者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调查显示,消费者对当前我国食品安全状况总体满意度不高,不满意率近50%。五是我国面临食品营养缺乏和过剩双重的挑战。一方面,西部欠发达地区吃不饱的问题仍存在。另一方面,我国因营养失衡所造成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仍处于高发态势。
从以上五个方面的论述可以说明我国食品安全风险依然严峻。
问题剖析
我国在农兽药残留的应用上仍然处于无序状态,由此也造成了食品安全环境源头的污染
该研究通过对国内外食品安全检测相关数据分析及消费者调查等六大方面的综合分析认为,病原微生物防控、农药兽药滥用、重金属污染等是我国当前凸显的四类食品安全问题。
病原微生物防控是食品安全的刚性需求
2009—2013年,卫计委网络直报系统共收到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1244起,累计中毒人数38958人,749人死亡,其中微生物和生物毒素引发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数、患者和死亡人数分别占72%、76%、66%。上述数据说明,病原微生物防控是食品安全的刚性需求。
农药兽药滥用仍然是当前我国食品安全源头污染的主要来源
2012—2015年,全国31个省会城市直辖市对蔬果农药残留运用液相色谱质谱分析的监测结果显示,检出率38.2%-88%,检出频次达到25447次。上述数据说明,我国在农兽药残留的应用上仍然处于无序状态,由此也造成了食品安全环境源头的污染。
重金属、真菌毒素污染物成为粮食安全的长期隐患
粮食重金属的污染主要是镉、砷、铅、汞。从粮食部门检测的情况看,总超标率已经达到了9%以上。从地区来看,重金属超标率比较高的是南方和西南方的粮食产区。这与土壤中金属的污染相一致。由此说明,这些地缘污染与环境重金属的污染密切相关。在真菌毒素方面,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全球每年有25%的粮食受到真菌毒素的污染,每年粮食及食品损失达到10亿吨。据统计,我国每年有3100多万公吨的粮食在生产、储存、运输、销售过程中受到真菌毒素污染,约占粮食年总产量的6.2%。如有采取科学的农产品真菌毒素防控措施,中国每年能减少约850多亿元损失。
非法添加和掺杂使假仍然是我国现阶段突出的食品安全问题
从2001-2003年的统计看,央视报道的食品安全事件中非法添加和掺杂使假基本占到了37%。非法添加和掺杂使假今后仍将是食品安全重要问题。
该研究在对上述我国当前凸显的四类食品安全问题进行溯源时发现,有以下五个方面的主要缘由
农产品产地环境污染严重。水源污染:目前。我国三分之一以上的河段受到污染,90%以上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90%的地下水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60%污染严重;耕地污染:全国土地总面积、总超标率达到16%以上,其中中度和重度污染占2.9%,且污染灌区不断增加;农业污染:2010年第一次全国污染普查显示,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物已经超过工业的7.5倍。庞国芳表示,过去都认为工业污染非常严重,而现在农业的面源污染已经超过了工业的污染。
食品工业基础薄弱。我国的食品企业中,小、微型企业和小作坊占80%以上,“小、散、乱、低”的现状,增加了监管难度。
科技支撑比较落后。2004-2013年,我国科技投入占GDP1.6%,远低于世界经济合作组织成员国的平均水平2.3%。庞国芳说,不论食品工业,还是食品产业,我国都是名副其实的大国,但不是强国,发展之路任重道远。
食品安全监管仍存在深层次的薄弱环节。如2014年上海福喜事件,重演了美国一百多年前的覆辙,这说明我国还存在发生此类事件的土壤,值得警惕和高度关注。
社会共治格局尚未形成。企业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意识淡薄,缺乏契约机制;第三方监督力量不足;监管部门对违法企业的惩治力度不够,违法成本太低;公众对食品安全意识高,但知识比较薄弱的反差,消费者维权没有发挥;社会道德严重滑坡,食品产业要进行深刻的道德反思。
他山之石
法律体系架构合理、标准体系系统、完整、可操作性强,欧盟农药残留监控的每个环节都有可操作的具体法律法规,来做检测技术的保证
该研究通过对发达国家食品安全演进历程及法律法规的对比研究发现,有六个方面的国际经验,值得我国借鉴。
法律体系架构合理、更新与时俱进
在法律法规方面,该项目研究了国外先进国家的法律法规结构和变更情况。美国自1906年第一部《食品和药品法》颁布以来,在一百多年的演变过程中,修订或新法颁布大约近80次,其中总统亲自签署的有10部法律。法律法规的修改、完善和升级与时俱进。监测技术先行,用科学技术数据作为执法的依据。致病菌、微生物和农药化学污染物是监管的重点。庞国芳介绍,风险评估、风险交流、风险管理是食品安全的有效途径,在这一方面我国和先进国家还相差甚远。
从农田到餐桌的法律法规基本实现无缝链接
在法律法规方面,该项目研究了国外先进国家的法律法规结构和变更情况。美国自1906年第一部《食品和药品法》颁布以来,在一百多年的演变过程中,修订或新法颁布大约近80次,其中总统亲自签署的有10部法律。法律法规的修改、完善和升级与时俱进。监测技术先行,用科学技术数据作为执法的依据。致病菌、微生物和农药化学污染物是监管的重点。庞国芳介绍,风险评估、风险交流、风险管理是食品安全的有效途径,在这一方面我国和先进国家还相差甚远。
从农田到餐桌的法律法规基本实现无缝链接
庞国芳说,在监管中,不仅仅是有了检测技术就能执法,必须还有相当的法律法规配套,保证这些技术很好的执行。欧盟在制定农药残留限量标准的法律法规时做到了与时俱进。有了这一法规还要专门制定残留监控规划,不是专门研究具体计划,而是法规。制定检验检测采样的法规,不是采样技术。此外,还制定了质量检测和质量控制法规、发布预警法规、检测采样法规等。欧盟的这一例证说明,法规除了标准、技术和方法之外,还要从农田到餐桌让法规实现无缝对接。在这方面,欧盟农药残留监控的每个环节都有可操作的具体的法律法规,来做检测技术的保证。
标准体系系统、完整、可操作性强
与欧盟食品中13万余项农药残留MRL标准相比,我国不足其一个零头:尚欠缺10万项。该项目研究显示,欧盟食品安全残留限量标准结构中,截至2014年10月23日,欧盟在10大类共315种食品中制订了523种农药的限量标准136923项。我国规定了371项农药在284种食品中的3650项农药的限量标准。庞国芳介绍,欧盟市场通报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很大原因在于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比较滞后。
风险分析的科学决策方法
发达国家很重视风险交流,通过设立专门的交流机构,开展公众消费认知调查,及时公布相关的食品安全风险信息,不断加强同消费者之间的沟通与反馈,以此促进大家共同执法。
先进国家食品安全网络实验室已初露端倪
先进国家食品安全监管已进入信息化时代。美国CDC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网、细菌分子分型国家电子监测网等,均在食品安全事件的监管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且提高了工作效率。又如,欧盟的饲料快速预警系统,已成为在食品安全检测方面发挥重大作用的信息网络。
有效运行的社会共治机制
发达国家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尝试采用政府监管为主,并且借助社会力量对食品安全加以监管的新模式,形成了政府监管、行业自律、消费者维权、社会监督相结合的四位一体社会共治局面,各方面均贯彻契约精神。这就加强了企业食品安全是第一责任人的理念。行业协会自治性很高,自主性很强。第三方认证认可有序展开,接受度比较高。建立了吹哨人概念,有奖举报制度。消费者维权的意识很高。第三方实验室的工作质量和信誉,为监管提供了优质的服务。
战略构想
制定国家食品安全中长期规划发展路线图,实施国家食品安全重大科技战略
该研究根据上述分析,提出了我国食品安全治理战略构想和对策建议,并对未来十到二十年我国食品安全趋势研判: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对食品安全的影响是深远的,法律法规和监管体系将日益完善,全方位的社会共治格局将初步形成,违法生产经营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将得到有效的遏制。环境治理的长期性、综合性和反复性的特点迫使环境污染将长期影响食品安全问题。区域不平衡、城镇化发展、产业融合加快、社会分工的进一步细化,将加大食品产销分离带来的风险。同时,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将促使农村成为我国食品安全事件的高发区。未来十至二十年,疫情疫病传播、突发性致病菌污染造成的食源性疾病和来自种养殖业滥用农药以及环境污染造成的化学污染,将成为我国食品安全的主要特征。
该研究对推进我国食品安全治理的对策提出了六条建议
一是制定国家食品安全中长期规划发展路线图。总目标是不断提高发现能力,促进监管前移,落实预防为主,持续发展战略。对此提出了“四项战略目标、六项保障体系,四基战略措施、四项基本原则”。其中“四项基本原则”指的是,预防为主和消费者优先的原则、产管结合和全程协同治理的原则、风险分析和信息化公开原则、专项治理和长效治理相结合的原则。四项战略措施,即源头治理战略、产业升级战略、信息化风险管理战略、社会共治战略。六项保证体系,即法律法规保障体系、风险分析科学决策保障体系、政府服务和监管保障体系、产业技术升级保障体系、人才培养教育保障体系、道德诚信保障体系。
通过以上四项战略措施、六大保障体系,要实现四项战略目标,一是非法添加掺杂使假等非法生产经营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要得到有效的遏制;二是食源性疾病微生物污染监测、溯源、监控、科技支撑的能力要达到百分之六七十;三是农兽药滥用得到稳定防控,农业三废产生的环境污染要得到初步治理;四是食品营养失衡导致的慢病高发态势要得到有效遏制。
二是实施国家食品安全重大科技战略,提高我国食品科学技术的创新能力。食品安全水平的提高要依靠强大的科技支撑能力,发达国家食品安全保障技术正在向源头控制、过程控制和全程控制的方向发展,与信息、生物、新材料等技术融合速度加快。为此,建议将食品安全纳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在设定期限内进行继承式协同攻关,推进源头治理、过程控制、风险检测、风险评估等基础和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取得新进展。
三是制定食品安全风险五项基础检测计划,建立国家五大检测预警网络。计量标准合格评定是世界各国公认的经济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是质量强国的基础。要把我国从大国建成强国,质量基础工作尤其重要。美国在制定食品安全战略计划中将国家监测计划放在了其他战略计划之首。
我国要制定国家层面的五大基础监测计划,即食品中病原微生物的检测,食品中环境污染物的检测,食品营养成分和国民健康指标的检测,食品真实性的检测。通过五大监测网络的建立,将建立国家级动态监测数据库,形成风险预警网络平台,实现食品安全管理现代信息化。
四是将我国食品营养与民众健康水平列入我国中长期发展纲要,并编制2016—2025年的行动计划。建议制定提高我国食品营养与民众健康水平纲要,一是建立完善的国家营养安全管理体系;二是营养安全政策纳入“十三五”规划;三是推动中华人民共和国营养法早日立法;四是积极推进营养专业教育和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五是加强营养科学基础研究,使我国建成世界营养科学研究高地;六是加强营养经济学研究,将营养发展列入国家长期财政计划;七是建立我国食品营养与民众健康疾病状况数据库,发挥大数数据的引领作用;八是坚持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和营养安全协同发展;九是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在全球营养行动十年中起到表率示范作用。
五是奶牛生产性能设定DHI大数据,引领我国奶业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大数据时代如何养健康牛、产优质奶,DHI统领奶牛发展是必由之路。通过DHI工程的实施,在建国百年我国必将建成奶业强国,使之在强壮中华民族的伟大征程中发挥重大作用。
六是加强食品安全道德建设,重塑食品安全是道德产业的崇高形象。基于食品产业道德下滑、底线下探的现状,在完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建设的同时,亟待加强食品产业道德建设。建议:一是加强道德教育,树立普遍的食品安全道德观念。二是建立健全食品安全诚信体系,建立有效的契约机制。三是开展食品安全道德考评,为食品安全道德约束提供价值导向。四是依靠政府、消费者和媒体的多方力量,营造良好舆论氛围。五是加强食品文化建设,构筑食品安全道德约束的文化环境。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上述内容,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完整性、合法性、可操作性或可用性承担任何责任,仅供读者参阅。